比特幣的歷史

創建人中本聰(Satoshi Nakamoto)

比特幣(Bitcoin) 由中本聰先生創建。中本聰(英語:Satoshi Nakamoto)於2008年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 《比特幣:對等網路電子現金系統》(Bitcoin: A Peer-to-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)的論文,文中描述了比特幣的原理及背後的演算法。 及後於2009年1月,中本聰正式推出了首個比特幣客戶端軟體,並對第一個比特幣「區塊」(稱為Genesis Block 創始區塊)進行採礦,獲得了世上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。

有趣的是創建人中本聰先生的真實身份到現在還是未知,他在P2P基金會網站的個人資料中自稱是居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。但由於他的英文書寫如母語般熟練,而且從未有人看過他使用日語,所以大家都在推測中本聰的身份可能是虛構的。 中本聰最後於2010年12月12日在比特幣論壇中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後,便從此不再露面,使得其身份更為神秘。

比特幣的首宗市面交易

一年後,比特幣於2010年進行了全球第一筆市面交易,當時以10,000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餅,開創了使用加密貨幣交易的先例,也奠定了比特幣的地位。

當時是程式員Laszlo Hanyecz (laszlo) 於2010年5月22日在bitcointalk 論壇上向一名用戶付款了10,000 BTC 購買了下面圖中的披薩餅,當時總價值大約為$25 USD。

bitcoin pizza

大家為了紀念這項創舉,便將每年的5月22日定為'Bitcoin Pizza Day'。

及後,於短短幾年間比特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,令比特幣不斷升價,在2017年更一度貼$20,000 USD/BTC 的高峰。

比特幣曾被發現的漏洞

雖然比特幣的安全性非常高,但於早期時比特幣協議曾被發現重大漏洞。當時,交易在記錄到「區塊鏈」前並沒有經過完整認證,使用者可以繞過比特幣的經濟限制設定,從而製造出無上限的比特幣。

2010年8月15日,這個漏洞被人惡意利用,在一筆交易過程中產生了1.84億個比特幣。不過在不到一小時內便被發現,這筆異常交易於漏洞修復後被刪除。這是到目前為止,於比特幣歷史上唯一發現並被利用的重大安全漏洞。

比特幣的硬分叉

因比特幣在擴展性問題上意見分歧,在2017年8月1日於Block 478558 進行的一個硬分叉(hard fork),而獨立生成了另一款加密貨幣 - 比特幣現金 (Bitcoin Cash, 貨幣符號為BCH)。

同年的10月25日,比特幣再次分叉,獨立生成了另一款加密貨幣 - 比特幣黃金。 比特幣黃金的出現是希望解決逐漸中心化的挖礦現象,另外比特幣黃金將採用新的演算法Equihash。

一般我們所提及的比特幣如果没有特別注明,都是指原本的Bitcoin (BTC)。


延伸閱讀